刘宗义:印度希望缓和印中关系,但提了一个条件

gxq926 2022-1-11 503


新年伊始,《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界法》正式生效。烈士肖思远生前所在连队收到了一面曾在天安门广场升过的国旗。面向这面特殊的国旗,喀喇昆仑山谷的解放军边防战士进行了庄严的宣誓,践行“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承诺。

这一幕,却被印度反对党拿来大做文章,嘲讽莫迪,并要求其对中国“做出回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界法》会对中印边境形势带来哪些影响?莫迪会被反对党的声音裹挟吗?围绕相关问题,观察者网专访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宗义。

观察者网: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界法》正式施行。这部法律对于中国和印度而言分别意味着什么?

刘宗义:首先,这部法律内容很丰富,并不是针对印度制定的。它为我们今后的陆地国界工作奠定了基础,也是我们国家陆地国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标志。

从前,针对陆地国界治理,各个沿边省份、自治区可能都有自己行之有效的做法,而有了这部法律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统合,使得各条块明确分工,更为标准、高效地解决问题。

实际上据我所知,从1999年开始,就有人大代表提出要进行陆地边界方面的立法。十八大之后,立法进程加快了。到了这两年,随着我们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国家移民管理体系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完成,这项立法也得以加快推进。

因此,这部法律的推出是经过长期酝酿、长期调研,然后水到渠成的事情,可以说是对现行改革成果的一个确认。

当然,在国土安全方面,我们确实面对新的挑战。比如,我们当前面临在边境地区进行反蚕食、反渗透斗争的需要,也有打击三股势力的需要。

我们国家的陆地边界全长约2.28万公里,有14个陆地邻国。在这些邻国中,有两个国家没有和我们正式划边界,也就是印度和不丹。现在,我们和不丹正在推进边界谈判,如果没有印度从中作梗的话,中国和不丹之间的这种陆地边界问题应该是能够比较顺利地解决。那么剩下的就是印度。

观察者网:新年伊始,中国和印度士兵就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上的10个地点互换糖果、表达新年问候,外界曾将此解读为一种积极信号。但没过多久,印度反对党就拿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界法》大做文章。您怎么看这种炒作?

刘宗义:这种炒作是印度政党政治中的常见现象,现在印度国大党及其领袖拉胡尔·甘地是“为反对而反对”,至于这种反对有没有道理,有没有意义,他们不管。只要是可以争取选票的地方,他都要提出异见。作为一个百年大党,印度国大党在拉胡尔·甘地手中沦落到如此地步,也是一件让人惋惜的事情。

我们施行陆地国界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就是促进边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正是因为这样,这部法律不光涉及安全方面的内容,还涉及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过去,我们的对外开放集中在东部沿海,这对西部边疆地区的人才和劳动力形成了吸引效应,但人口的流失也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现在我们倡导全方位对外开放,这也包括西部边疆的开放,我们的“一带一路”建设就体现了这种开放。所以,我们在边疆地区不仅要进行国防建设,而且要加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优化这些地区的营商环境,改善边疆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当地老百姓能够留得下、住得稳、富得起,实现边防建设和边疆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而这种发展也包括跨境合作,比如和陆地邻国建立经济合作区、跨境旅游合作区、生态保护区,当然也包括政治、安全方面的一些合作,我们在西藏和尼泊尔边境就有这样的合作机制。其实,我们也希望和印度能建立一种良性的合作机制。

印度现在比较关注的是我们在西藏、新疆,特别是与他们接壤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实际上,这种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是针对印度的,而是我们实现全民小康,强边固边、兴边富民的一个措施。

可印度方面对此非常不满,认为中国一侧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我们的军事实力,所以,他们从2005年开始也在积极推动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到了2017年洞朗对峙的时候,印度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已经非常强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随着印度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能力快速提升,印军能到达原来很多到不了的地区,所以他们就不断蚕食我们的领土,越过实控线,向我们中国一侧推进,寻找战略制高点。这是造成两国边界边界摩擦增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两国对实控线的具体位置在很多地方并不清楚,印度的高级将领就曾表态说,“如果中国方面越境50次的话,我们就会有100次。”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两国之间的这种摩擦可能仍会不时出现。

观察者网:您判断这部法律对目前的中印边境形势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

刘宗义:从长远来看,这部法律对于我们稳定边界地区的局势,有着积极作用。随着它的施行,我们在相应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边疆治理方面,都将有法可循。而且中印之间的边界局势,在加勒万冲突之后其实是逐渐趋向稳定的,当然这种稳定是双方重兵对峙下的稳定。

观察者网:您觉得莫迪会被反对党的声音裹挟吗?

刘宗义:目前看来,莫迪还是比较冷静的。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在加勒万河谷冲突发生后,莫迪本人曾在2020年6月19日的全党派大会上承认:没有中国军队进入印度领土,也没有印度哨所被中国占领。但是,随后由于其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莫迪不得不屈从强硬派的口径。

过去一年,印度内外交困,尤其在外交上,由于它过去几年和美国走得太近,直接损害了印俄关系。所以我们看到普京在前年的时候,推迟了2020年度的印俄首脑会晤,但去年年底双方举行了会晤。这说明印度实际上在进行战略回调。

此外,在推进中俄印三国外长会议时,印度也表现得很积极,当然这与印度今年是主席国关系很大。不过可以看出,印度希望在欧亚和“印太”之间,也就是美俄之间进行重新平衡。

当然,这种回调并不是在中美之间进行回调,但是它通过边界问题上的一些相对克制的举措,通过它在双边、多边外交当中的行为,显示出了一种希望缓和中印关系的姿态。

而这种缓和是有条件的,也就是苏杰生说的,中国必须把边界地区恢复到2020年4月之前的状态。他觉得如果中印边界不能恢复到2020年4月之前状态,中印之间的政治、经贸关系也无法恢复。目前,印度还是不断在边界地区增加军备,以表达在这个问题上的坚定态度,希望通过逼迫中国让步来实现两国关系的缓和。

2021年12月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印度进行为期一天的短暂访问,与印度签署了28项协议

观察者网:考虑到印度方面对中国希望进行所谓的“有条件缓和”,我们知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同样从今年1月1日开始生效,您判断印度对RCEP的态度会有新变化吗?

刘宗义:我觉得它对RCEP的态度不会有太多变化,因为它自己把自己的路堵死了。当然,RCEP还是给它留了一条后路,它什么时候愿意的话也可以加入。可现在它自己把RCEP定位为中国主导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所以目前可能不会有新的变数。不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它国内一些特殊利益集团的反对。

印度现在所做的是希望和欧美以及其他的地区,比如说跟中东地区的阿联酋等国家签订自贸协议。目前它和阿联酋的自贸协议已经签订了,但是和欧美之间的自贸协议进展得比较困难,他们去年也进行过一番谈判,后来没有达成。

我觉得印度不参与RCEP,对于国家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战略失误。

观察者网:与此类似,前几天,《印度斯坦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印度为何会在CPTPP问题上失败》的文章,揭示了印度当下的窘境。

刘宗义:奥巴马政府时期推行TPP的时候,美国人一开始根本就没想过要让印度参与。这就完全可以想见他们对于印度的态度。

实际上,相对于CPTTP,RCEP这种自贸协议的要求还不算高,因为RCEP照顾到了一些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所以在关税、技术标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一些要求,不是太苛刻。出于政治考虑和保护本土利益集团的考虑,印度连这种协议都不参与,更不用说那种更高水平的跟欧美之间的协议了。



上一篇:男子因纠纷遭协警追打,用木凳还击致其死亡被判五年
下一篇:四川西昌“贪腐夫妇”落马背后:行贿人纸箱装现金送到别墅
最新回复 (0)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