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学教材开始“消毒”!由“英商输入鸦片”说起

admin 2021-4-9 1394

9月起,香港中学二年级中国历史科将采用新课程大纲,其中对鸦片战争的部分做了较大修改,删除了以往“洗白”英国挑起战争的内容。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黄楚标中学的学生正在上课。新华社记者 秦晴 摄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每个中国青少年都应当充分了解这段历史,树立正确历史观。大是大非面前,岂容刻意“洗白”?自通识科改革以来,香港教育界的拨乱反正正在推进。

旧版教科书在叙述鸦片战争背景时,突出英国不满清廷实施多种贸易限制,不提及鸦片对中国造成的深重灾难

据香港《明报》4月5日报道,该报翻阅3本已送审香港教育局、尚未推出市面的新版中学二年级中国历史科教师用书,比较对鸦片战争背景的描述,发现有不少变化。

例如,现代教育研究社出版的旧版教科书在提到鸦片战争背景时,对鸦片对中国造成的深重灾难闭口不提,转而突出清朝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限制通商、林则徐禁烟、中英贸易谈判失败等背景,引出结论“英国最终决意派兵来华,战争因此爆发”。

在新版教师用书中,则将清朝贸易限制及中英交涉等内容迁到“西力东渐”章节,并强调“虽然英国不满清廷实施多种贸易限制,要求清廷改善通商条件又不果,但这些问题与鸦片战争的爆发没有直接关系”,鸦片战争背景直接由“英商输入鸦片”说起。

针对相关部分的教学讨论问题,旧教科书中也有不少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提问。例如,旧版教科书提问:“如果中国当初采取较开放贸易政策,能否就避免鸦片战争的屈辱?”“林则徐的禁烟手法是否明智?”

修改之后的新版教科书,则要求学生用图表描述清朝时由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或分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香港中国历史科教师黄家梁认为,以前有一些观点将鸦片战争称作是“为自由贸易的商务战争”,但历史学家普遍已对此进行反驳。他表示,香港以往受英国殖民统治,教科书太着重“正反辩驳”,将英方不合理观点加进书内,现在则强调中国的正确的观点。

缺乏监管的香港通识教材,传递大量歪曲历史的内容

香港历史课本中,有关鸦片战争的描述曾引发巨大争议。2019年10月,有港媒发现,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的阅读材料公然声称,鸦片战争源于中国和英国出现政治、贸易体制及司法制度冲突,只字不提英国大量输入鸦片令中国白银外流、鸦片毒祸令中国人沉沦,反而指责中国“傲慢”,疑将战争合理化。

2020年4月,香港啬色园主办可立小学一名教师在讲授鸦片战争历史时,竟宣称英国是“为了消灭中国的鸦片而发动鸦片战争”,引发香港各界严厉批评。

2020年5月,香港《文汇报》指出,一本经过教育局审查的初中历史教科书《现代初中中国历史》中,描述林则徐“不明白英国的贸易状况”“毫不考虑禁烟对中英关系的冲击”“轻率地单方面严禁鸦片,这显然是不明智的做法,并最终酿成战争”。

在多个香港教材被爆出存在歪曲历史且明目张胆灌输“港独”观念的问题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教育不可以成为‘无掩鸡笼’,一定会跟大家讲清楚我们要如何处理。”

香港教材,为何屡屡“藏毒”?

香港于2009年正式实施新高中课程,设立必修科目“通识教育科”。然而,如此重要的科目,香港教育局并未指定教材。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顾敏康就指出,香港的通识教材缺乏监管。

那么,这些教材正在给香港的年轻人传递什么内容?

2019年,一篇题为《我花了725港币,买了香港通识教材》的文章在网上引发关注。作者在翻看香港通识教材的过程中感到“如坐针毡”。

“我预料到书里可能不会有太多正能量,但没想到竟然是如此的负面、偏激。预设立场和煽动性的内容充斥着整本教材。”

令人忧心的是,2012年开始,通识科成为香港中学生进入大学的必考科目之一。这意味着,“无论学生原本的立场如何,都不得不拼命学习这套‘洗脑教材’,得分越高受到影响的机会也会越大!”

由于通识教育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并未指定教材,通识书籍未经审查即可进入课堂,这就使得部分教材会出现刻意误导和曲解政治的内容。据《文汇报》报道,香港公立学校赵聿修纪念中学的相关通识教材中明目张胆灌输“港独”观念,还要求学生观看“港独”分子宣扬分裂思想的视频。

通识教育科改革是香港教育拨乱反正的第一步。4月1日,备受关注的香港通识科教育改革方案出炉。香港教育局向中学发出通函指出,通识科改名为“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将以香港、国家和当代世界3个主题为核心内容,仍属必修必考,但只设合格与不合格。课时比现在的通识科减半,为130至150个小时。同时为学生提供前往内地学习的机会。

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认同,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

教科书是一种极其特殊的文本。教科书是国家意志、文化传统和学科发展水平的体现,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手段。几乎每一个现代国家的中学历史教科书,都把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培养放在最重要的地位。

近几年,美国对中小学生培养目标提出各种改革方案,但这些方案都基于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爱国精神,能对国家尽到责任和义务的公民”。

在日本,小学、初中、高中都有“社会课”,类似于“思想政治课”。日本的公立和私立学校可以自己选择教材,但对学生进行政治、经济、品德教育等方面的宗旨十分一致,教材大都介绍对日本历史进步有突出贡献的文化名人及其事迹,鼓励学生树立“爱国意志”。

英国一直高度重视历史教育。在历史课教学中,强调爱国教育。从小学到大学,英国都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国家、历史及辉煌艺术成就,树立起爱国情感和民族自信。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和睦之魂。反观香港“带毒”教材,当文化认同教育充斥着矛盾的理念和内容时,青少年面对着各种所谓“真相”,轻则感到困惑和迷茫,重则被误导而变得政治偏激,国家认同又何以建构?

对香港青少年来说,第一课应该是上好国民教育。香港的教育必须帮助青少年建立对“一国两制”的价值认同,必须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认同,从而造就国家和香港特区的合格公民。这也是香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 


上一篇:国台办:正告民进党当局收回黑手 谋“独”乱港必遭严惩
下一篇:稀罕了,台积电芯片被大陆用来造导弹解放台湾
最新回复 (0)
返回